1.微信不是App的分发入口,但是成了App的网址导航站。
2.微信一家独大的格局越来越明显,等于通吃了中小App,对于生态系统的繁荣,是个未知数;
3.具体包含:界面、视图、内容、按钮、导航、多媒体、位置、数据、网络、重力感应
4.滴滴是最典型的小程序,微信支付也是
5.冲击了部分移动开发人员,HTML5技术人才增加了用武之地
6.短期无法撼动大APP市场。
7.小程序依赖社交传播
8.微信随时封杀你的小程序,犹如当年的服务号
9.微信做了个平台,大家来耍大刀
10.除非你有有价值的产品,否则创业依然没戏,邀请机制首先给那些有良好产品的公司。等于一次服务升级。你弱,你别来。
张小龙在朋友圈里这样解释道: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,它实现了应用「触手可及」的梦想,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。也体现了「用完即走」的理念,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。应用将无处不在,随时可用,但又无需安装卸载。

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,最大的亮点在于微信提供了丰富的框架组件和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,具体包含:界面、视图、内容、按钮、导航、多媒体、位置、数据、网络、重力感应等。在这些组件和接口的帮助下,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运行能力和流畅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Native APP一样的体验。
做渠道运营的同学可能会清楚,过去两年里,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的。有些垂类APP的CPA单价高达500元以上,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钱可以去砸在流量上,但流量往往是控制产品生死的命脉,每年有50%的新APP死在流量问题上。
但2016年的微信来做这件事,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占据了,既有海量的用户,强大的用户粘性,足够长的用户使用时长,是国内目前最称得上SuperAPP的应用了。
高频场景的服务天然具备独立发展成生态的潜力,可以自成一套生态体系,比如服务领域的滴滴出行。即使是在微信、支付宝、微博中都开辟了打车入口,这些也只是增量,自家APP还是主要的阵地。
而对于低频、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而言,由于需求通常较为简单,使用频次低,撑不起来一个独立APP,寄生在巨头身上是最好的选择。
微信小程序,等于开放了另一个移动的入口
至于到底未来应该首选开发APP还是开发“小应用”,现在真给不出答案。作为开发者,你需要关心的是你的用户和你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场景来完成从0到第1次,以及到100次的缠绵。如果这个过程你想明白,想透了,你也就不会有犹豫了。